01
電視劇《北轍南轅》里有這樣的劇情。
老奶奶白慧靜和兒子結仇了,多年都沒有和解。
究其原因,是因為白慧靜堅持靠自己養老,對錢財管得緊緊的,不愿意給兒子花。
當老房子拆遷時,得到了一筆拆遷款,兒子希望拿著這筆錢,去杭州買房子,但是白慧靜拒絕了。
孫女小雨要出國留學,兒子想要白慧靜支持一下,也被拒絕了。
另外,白慧靜還有一套在北京二環之內的房子,價值不菲。大家都惦記著。她時刻保持警惕,不說房子的處理方式。直到臨終前,才決定送給孫女小雨。
關于財產的處理問題,很多老人是非常謹慎的,甚至會拒絕談錢。尤其是富有的老人,存款很多,房子很大,算起來,抵得上一個人奮斗一輩子的「成績」。
現實告訴我們,很多家庭的故事,和電視劇的劇情類似,卻不完全相同,尤其是普通家庭,達不到劇情的高度。從個人是素質、收入的多少、處理矛盾的辦法等方面來說,都無法讓大家都滿意。
因此,有很多存款的老人,建議妳需要提前做好「三件事」,不要因為金錢,弄丟了真情,讓家庭雞飛狗跳。
02
第一,主動談錢,讓大家心中有數。
俗話說:「好奇害死貓。」
如果兒女們對于父母的錢,都很好奇,就會互相猜忌。隨時擔心,父母會把錢偷偷轉移給誰。當然,兒女也希望自己有「知曉權」。
經過一次次的猜忌,兒子就會指責女兒得了好處,女兒就會認為自己什麼都沒有得到,各持己見,矛盾一步一步加深。
兒女認為父母有很多存款,就會有好吃懶做的想法。坐等父母過世,然后分配「手尾錢」。
聰明的父母,會主動談起自己的存款問題,也會說到養老金的安排。對于金錢的數額,大概的分配和消耗方式,都能心中有數,反而不會時刻惦記了。
畢竟,錢的事情,變得透明了,內心就會安寧。兒女會這樣想:輪到我這一份,不會少,還天天去過問干嘛呢?
馬克·吐溫說過:「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物。」
既然繞不開錢,那就主動把錢亮出來,讓家人都知道。蒙在鼓里,就像一個「禍胎」一樣,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。
作為老人,如果對兒女都不信任,那麼還能信任誰呢?雖然老人健在的時候,大家不能把錢花掉,但是知道情況,于情于理是可以的。
03
第二,協商分配,保障老人的生老病死。
《華商報》上有這樣一條消息:西安市臨潼區的老人高某俠,丈夫過世時,留下一筆18萬元的遺產。
三個兒子知道后,圍著老人轉悠,都希望得到這筆遺產。為此,三個兒子都糾纏不清,不僅耽誤了工作,還讓老人很煩躁。
為了處理家庭矛盾,老人把三個兒子告了。法官對三個兒子進行了教育,并講解了相關法律規定。對贍養老人的問題,也作出的判定。
古人說:「居家爭訟,終兇。」
一家人打官司,這是很惡劣的事情,不僅讓外人看笑話,也會讓家人寒心。可是,家人鬧得不可開交,不打官司,又能怎樣呢?
好的家庭,會一起商議遺產問題,也會充分考慮到活著的老人,應該如何安度余生。
在我的老家,老人們常常說:「樹大會分丫,家大要分家。」
當兒女成家的時候,父母就會把大家喊過來,商議分家的事情。如果有幾個兒女,那麼誰成家了,誰就搬離大家庭。
在搬家的時候,可以從大家庭里分配到一些財物,用來度過「獨立門戶」的難關。
當所有的兒女成家了,父母兩個人,就是單獨的一戶人家。父母和兒女的關系,就是「贍養」關系。
一個家庭,把關系扯清了,那麼兒女就應該「自強自立」。對于父母手里的錢,首先用于養老,然后才談遺產的問題。
分配的方式、流程,都搞清楚了,吵鬧的聲音,就顯然沒有必要了。
04
第三,協同保管,避免外人「虎視眈眈」。
俗話說:「不怕被賊偷,就怕被賊惦記。」
當老人很糊涂的時候,對于錢財的保管,就顯得無能為力了。萬一被騙子、盜賊知道了,反而有可能偷走、騙走。
社會上,好人很多,但是不排除有壞人。
雖然家人會有爭吵,但是家人和外人始終是有區別的。與其把錢交給外人保管,被惡毒的人惦記,不如交給兒女保管。前提是,大家有一致認同的保管方法。
我的外婆是八十多歲的時候,把存折、值錢的古董等拿出來,當著所有兒女的面,交給了小舅舅保管。從此,外婆的日常開支,都由小舅舅承擔。
正因為提前這樣處理了,外婆在九十多歲的時候,犯了癡呆癥,還很活得體面。畢竟,錢財散盡,日常生活,有人照顧。
當然,把錢財都給兒女,是有前提條件的。比方說,誰管密碼,誰管存折,誰管日常開支,大額開支要公開等,不能變成糊涂賬。
05
當然,老人在存儲方面,也要動點腦筋。一部分錢存定期,一部分錢存活期,既保證了利息,也考慮了平時的開支。
在科技發達的今天,老人還要學會用智慧型手機,不要有錢都不會花、花不了。
生活處處有學問,不能認為自己年紀大了,所有的人,都要圍著妳轉動。與其被動談錢,不如主動談錢。
在這里,也期待所有的年輕人,賺錢靠自己,不要惦記父母的錢。唯有自己強大了,才能一生無憂。
做人,總得在金錢和真情之間,找到一個平衡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