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鐵生認為,人與人的交往多半膚淺。
因為只有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,彼此之間的交流才順暢。
但如果想要更進一步,往往就會犯難,因為拿捏不準對方的心理,仿佛走進了迷宮。
實際上,情感交往并沒有那麼復雜,掌握以下3點,就能維持關系長久:
1.降低期待,愛不是救世主
《大話西游》中,紫霞仙子有一句台詞被無數人奉為圭臬:
「總有一天,我的意中人會披金甲圣衣,腳踏七色云彩來接我。」
將未來的伴侶描述得天上有地下無,以至于紫霞仙子無法接受平庸的至尊寶,因此錯過愛情。
事實上,愛情、親情、友情,都不該是用來滿足期待的工具。
感情,應當是兩個人結伴而行的快樂,而非強加給他人的壓力。
正如余光中所說,「期待是一種半清醒半瘋狂的燃燒,使焦灼的靈魂幻覺自己生活在未來。」
無法活在當下,才是愛情的悲哀。
民國女明星阮玲玉,台前風光靚麗,台下卻自卑敏感。
因為幼時寄居主家、缺少父愛的經歷,讓她極度期待被愛,于是當張家小少爺張達民向她拋出橄欖枝時,她飛蛾撲火般地投入其中。
阮玲玉希望張達民能成為她的天,支撐起她的世界。
可張達民不過是個被家里寵壞的孩子,既沒有賺錢的能力,本身又懦弱無能。
在看到阮玲玉拍電影出名后,非但不恭喜她,反而以親密情事做威脅,幾次三番要錢。
阮玲玉的世界在張達民顯露出真實嘴臉后,徹底崩塌。
一旦期待無法被滿足,愛情似乎就成了枷鎖。
阮玲玉最終選擇了玉石俱焚,香消玉殞。
期待,意味著對現狀的不滿足。
可他人總是難以改變,唯有降低自己的期待,才能遇到驚喜。
2.適度降溫,會讓對方著迷
深陷愛情中的人,總是親密無間。
可過于黏人,反而容易增加對方的壓力,引起反感。
網友小哲就是如此,為了能早日買房娶女友,每天加班加點,就為了能多賺點錢。
但忙碌之余,還要隨時回應女友,小到吃飯點外賣,大到裝修、旅游,事無巨細都要過問,讓他疲憊不堪。
深愛時不想分開,是人之常情,但黏人必須有度。
適當保持距離,既能找回「神秘感」,還能讓對方念念不忘。
清代第一女詞人顧太清,在京城授課的過程中,與王爺奕繪惺惺相惜。
兩人談詩詞歌賦、談人生理想,興趣相投,兩情相悅。
可礙于顧太清罪臣之女的身份,奕繪根本無法將她娶回家。
得知此事,顧太清并未死纏爛打,而是不爭不搶地轉身回了江南老家。
至此,兩人被迫分隔兩地。
但顧太清的這番作為,并沒有惹怒奕繪,反而讓他念念不忘,十年間想方設法給顧太清安排了新的身份,最終呈報宗人府,把她娶回了家。
多一點距離,并不意味著疏遠。
很多時候,正是多了距離,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,才能讓彼此看清心意。
正如村上春樹在《且聽風吟》中所說,「距離就是理解,就是溫情,就是關心。」
3.保持自我,能讓感情升溫
亦舒在《我的前半生》中借羅子君的經歷,問出了一個經典問題:戀人關系不會長久,哪種關系會長久?
其實,并不是戀人關系不長久,而是沒有自我的關系無法長久。
一個沒有自我的人,不會成長,無法改變,自然無法適應情感中出現的種種新問題。
就如不順應時代改變的諾基亞,最終被時代的浪潮淹沒。
沒有自我的人,在情感關系中,遲早也會被拋棄。
只有恰到好處地保持自我,才能維護感情,讓感情升溫,讓感情長久。
民國畫家潘素,早年流落青樓,身不由己。
幸得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搭救,才得以逃離魔窟。
剛逃出青樓的潘素身無分文,只得依賴張伯駒生存。
可她深切地知道,男人的一時寵愛并不牢靠,于是她以幼時學琴、學畫的基礎為底,遍尋名師學藝。
潘素精通琴棋書畫,展現出了高超的素養和才情,也深深迷住了張伯駒。
為此,他收斂起自己的性子,和潘素廝守一生。
如果潘素不提升自我,只是躲在張伯駒的后院,菟絲花一般地攀附著愛人,或許在美術界就沒有她的一席之地。
無論身處什麼關系,自我都是擺在第一位的。
只有了解自我,提升自我,才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,令人刮目相看。
張愛玲在《一別一輩子》中感慨:「感情原來是這麼脆弱的。經得起風雨,卻經不起平凡……」
其實,感情脆弱與否,看雙方如何經營:
降低期待,從細節中收獲驚喜;
適度遠離,保持新鮮感與溫情;
堅持自我,能與伴侶并肩同行。
人生在世,得一知心人并不容易。愿妳我充實人生,收獲長久穩定的幸福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