笑臉給多了,慣的都是病。
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:
「你為人像水一般軟弱,他們不用費什麼勁,就會發現你為人沒什麼骨氣,他們就會像對待奴隸一樣對待你。」
跟任何人相處,都不要有太好的脾氣。
人際關系的好壞,并不在于你怎麼對別人,只在于你自身的強弱。
別人只會對強者更加尊重和寬容,你的一再忍讓,只會被看作是廉價的示好。
01
脾氣越好的人,越容易被忽略。倫敦大學教授安德魯分享過一個小故事。
他有個讀博一的學生,是個性格溫和的男生。
安德魯出差間隙,會讓男生負責帶領碩士生團隊推進他們課題的進度。
但這個男生太好說話了,師弟師妹們不能按時完成課題,隨便找個理由就能應付過去。
一學期下來,師弟師妹經常忘記男生吩咐的事情,和他講話時也很沒有禮貌。
到了第二學期,安德魯特意留了個心眼,他把研究生工作交給博三的女學生,這個女生做事雷厲風行,有點不太好惹。
這些學弟學妹都很怕她,她吩咐的事情,執行效率都特別高。
安德魯說,脾氣太好的人在人群中是沒有話語權的,大家可能更尊重刺頭的人。
作家米格格曾說,圓潤不尖銳、柔軟不懦弱,這樣的美好才是飽滿的、有底氣的。
人若是處處示弱,凡事都要遷就別人,到頭來只會讓自己吃盡苦頭。
一位母親曾帶著抑郁癥的女兒,找心理咨詢師張萍做心理輔導。
這個女孩從小就被父母教育得十分聽話懂事。
上了大學以后,因為脾氣溫和,室友覺得她好欺負,做任何事都全然不顧她的感受。
室友沒了生活費,會找她借錢,不還錢她也不好意思張口要。
每天寢室的衛生都是她打掃,如果沒有及時打掃,室友就會對她各種指責。
就這樣,女孩內心的情緒積壓得越來越多,最終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。
電影《動物世界》里有句台詞:我不會淪為一個兇殘的壞人,但也永遠不會成為一個軟弱的好人。
永遠不要毫無底線對別人好,你以為自己脾氣溫和,就會有更多人喜歡你。
但人性的真相是,一個人習慣了別人對他好,就會覺得理所當然。
看過這樣一句話,別人不把你當回事,歸根結底,都是從你自己不把自己當回事開始的。
成年人的社交潛規則就是,只有當你把自己當回事,別人才會把你真正當回事
02
太好說話的人,沒有真心朋友。有讀者曾問作家畢淑敏,我對身邊所有人都好,幾乎是一視同仁、有求必應,可為什麼我有困難的時候,卻沒有一個人愿意幫我?
畢淑敏回答說:
「一個對所有人都好的人,歸根結底是源于內心的不自信,所以便會下意識在與他人的相處中,呈現出一種討好的心態。
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當你越是有著討好他人的意識出現,越是容易被人看輕。」
這段感悟,來自畢淑敏的一段真實經歷。
畢淑敏大學剛畢業那會兒,到一家公司實習。
公司里面有一個比她年長兩歲的同事,為人和善,臉上總是帶著盈盈笑意。
比起其他同事面對新人的冷漠,她透露出的友好態度,讓畢淑敏心生好感。
在工作中遇到事情,畢淑敏很喜歡請教她。
但很快,畢淑敏就發現這樣的人雖然有親和力,卻也容易被人當作軟柿子。
從出門幫忙帶飯,到幫忙打印資料,再到工作中采訪課題被人搶,很多人都欺負她,并沒有人真正關心她。
這個女生讓畢淑敏明白了一個非常樸素的道理:對所有人都和顏悅色的人,總是很難交到真心的朋友。
正如蔣方舟所言,真正能夠欣賞到你的人,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,而不是你故作謙卑,故作討喜的樣子。
討好別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卑微,越來越得不到重視。
托爾斯泰在《戰爭與和平》中,也塑造了一個討好型人格的形象——索尼婭。
她對所有人都好,甚至不惜犧牲掉自己的幸福。在她看來,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贊賞和喜歡。
可最后的結局是,她孤零零的一個人,根本沒有人喜歡她。
看過這樣一段話:
「人與人之間,其實是一場高位與地位的博弈,彼此接觸的過程中,都在有意無意地試探對方的底線,一旦你好說話,那麼彼此心目中的高低位立馬發生轉變。」
與其當個誰也不得罪的老好人,不如當個誰也不敢惹的刺頭。
03
知乎上曾經有一道很有趣的問題:
一個是一團和氣、萬事都說好的人,一個是棱角分明的人,你會比較喜歡哪一個?
結果大家統統回答:后者。
心理學家武志紅也曾說過,當別人感知到你是一個不好惹的人時,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,最后也容易收獲好的關系。
1792年,22歲的貝多芬來到維也納。
當地一個叫李希諾夫斯基的公爵是個音樂愛好者,出于對貝多芬的欣賞,他給予了貝多芬許多幫助,兩人成了很好的朋友。
幾年后,拿破侖的軍隊占領了維也納,公爵邀請貝多芬前去演奏。但貝多芬非常鄙視公爵阿諛奉承的樣子,他拒絕參加演出。
公爵生氣地說:「你的音樂會是我操辦的,音樂會上的鋼琴也是我買的,我是給予你很多幫助的好朋友,你居然拒絕我?」
貝多芬回答說,你幫助我是因為你喜歡音樂,而我接受你的幫助也是因為你喜歡音樂,我們是音樂上的好朋友,但我不會為好朋友而出賣我的人格。
正是因為貝多芬的硬脾氣,從此以后公爵再也不敢為難他。
沒有憤怒的生活是一種悲哀,猶如跳躍的麋鹿失去了迅速奔跑的能力,猶如敏捷的靈貓被剪掉胡須。
做人,該發脾氣時就發脾氣,該翻臉時就翻臉。
作家汪曾祺意外和一位喜歡文學的青年相識,對方總來到汪曾祺家拜訪。
汪曾祺雖然想要幫助他,但青年的稿子實在太差。
被多次叨擾,汪曾祺無法忍受,不再教他寫稿子,也不再讓他來自己家。
雖然場面難堪,但汪曾祺卻獲得了青年前所未有的尊重。
弗洛伊德說過,任何關系,我們都要敢于用憤怒守住自己的邊界,人沒有憤怒,就像一個國家沒有武裝。
笑臉給多了,慣的都是病。
你越是遷就,別人越會得寸進尺;你越是心軟,別人越會肆無忌憚。
當你有原則、有立場、有主見的時候,他人反而會遷就你,尊重你,敬佩你。
▽
顧城在《玫瑰》這首詩中寫道:
「玫瑰佩戴著銳刺,并沒有因此變為荊棘,它只是保衛自己的春華,不被野獸們蹂躪。」
生出棱角,長出尖刺,并不是為了傷害別人,而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。
你可以不發脾氣,但不能沒脾氣。
不要輕易丟掉自己的攻擊性,在這個殘酷的現實社會,它是你賴以生存的根本。
與朋友們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