歌德說過一句話:
「所謂真正的智慧,都是曾經被人思考過千百次;但要想使它們真正成為我們自己的,一定要經過我自己再三思維,直至它們在我個人經驗中生根為止。」
準確來說,人與人之間命運的截然不同與自己的思維息息相關,甚至決定了一個人或貧或富的結局。
畢竟,面對同一件事,人與人的思維認知不一樣,則會直接決定了彼此的行動也不相同,導致最終擁有不一樣的人生命運。
其實,一個人或貧或富并不是一個過程,而是不同思維影響之下的結果。
富人并非與生俱來就具有先人一步的賺錢思維,而是在后天的學習、實踐中看清了事情的真相;窮人則是固步自封在自有的認知中跳不出來,才會讓自己越過越糟。
具體而言,越窮的人,往往越喜歡做這3件錯事,希望你沒有。
在有些人的認知中,想要成為有錢人不能依靠簡單的上班工作,而是要高調創業,才能真正賺大錢。
說實話,越是持有這樣觀點的人,最終反而會越來越窮。
很多人認為高調創業的背后是高風險,成功了就能帶來巨大的物質回報。其實,這完全是一種錯誤的認知,對于富人來說并不是敢于冒險,而是擅長經過仔細的思考,降低自己做事的風險。
曾經看過一本書,有一家機構針對很多企業家進行調查發現,他們普遍擁有的一個共性就是:嚴謹與小心,從來不會高調創業,而是會給自己一個過渡期。
換句話說,有錢人并不會急于馬上創業,而是先給自己一個從上班到創業的過渡期,更不會完全一上來將所有的錢都投到項目里,而是小心翼翼一點點通過試錯來進行反饋、迭代,一點點完成角色的轉換與接近成功。
畢竟,創業的路上意外太多,太過高調的創業往往會讓整個人變得浮躁不安,哪怕遇到一點小挫折就會導致功虧一簣。
窮人喜歡孤注一擲,從來不評估風險,也不會小心翼翼去求證對錯,最終無疑加大了自己的失敗幾率。
真正的有錢人,往往善于一點點去改變,前期都會做足準備,然后慢慢去求證,通過一段過渡期讓自己實現華麗轉身。
有很多人認為有些富人之所以能夠有錢,是因為背后的不誠實,通過一些不正當手段來獲得不義之財。自己沒有錢則是太過誠實,或者說做人太本分了。
其實,這樣的觀點完全是一種誤解。一個人之所以會這麼認為,是沒有看清楚商業活動背后的本質。
看過一個故事。
世界首富巴菲特買過一個家具店,剛開始他問店主這家店值多少錢,對方說四千萬美金。
第二天,巴菲特直接讓人把支票送了過來,沒有任何的討價還價。
有些人很奇怪,尤其是店主吃驚。
巴菲特對別人說,他信任店主,甚至比對自己的會計還要信任。對于他來說,這家店就值這個價。
在巴菲特看來,自己雇人的時候,最看重一個人的三種質量,誠實、智慧和精力。
這其中誠實排在第一位,這是自己最看重的質量。如果一個人連誠實都沒有,那麼他們的智慧和精力往往會毀了自己的企業。
所以,真正的有錢人并非不誠實,而是最看重一個人的誠實,這里面也包括對自己的誠實。
如果對自己都沒有誠實可言,這個人終究無法大成,也不可能賺更多的錢。
只有當你最誠實的時候,你才會看清最真實的自己和別人,看到不足積極改進,看到優秀積極學習,用這樣的態度才能讓自己越變越好。
有些人總有一些自我的堅持,比如他們認為富人、有錢人喜歡享受奢侈的生活,只有窮人才喜歡節省。正因為如此,才讓自己一直賺不了大錢。
如果一個人堅持節省賺不了大錢,那麼他肯定會越來越窮。
看過一項調查顯示,很多有錢人并不喜歡炫耀性的消費,而是非常節儉地生活,比如將穿壞的鞋子拿去修補,穿了多年的衣服不舍得扔掉等等。
對于他們而言,更加看重的是資產的增值而不是消費。
節儉并不會馬上讓你家財萬貫,但是能讓你擁有量入為出的合理消費習慣,將節省下來的錢用于投資,然后通過復利效應就能在時間長河中慢慢變成一個有錢人。
比如有一對夫妻,就是通過節省的方式實現了適合自己的財務自由。
他們通過減少日常的開支,以及定期存錢,然后用來投資,在10年的時間里積累下了650萬元,開啟了夢寐以求的環球旅游。
節省可以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,通過積攢的錢去投資,一步步讓自己變成一個有錢人。
說實話,一個人貧窮的表面跟錢有關系,但背后往往透露的是一個人的認知與思維,代表著自己是否能夠看清一件事的本質,這直接決定了自己的人生境遇。
如果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,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認識,拓展自己的視野,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,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富裕之路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