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有多大,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。
做人,格局一大,目光一遠,世界就會靜好,人生就會順溜,心情就會輕松。
總要明白,所謂格局,就是對事物認知的「度」,度量大者為勝。
有大格局的人,都在修煉自己;格局小的人,都在指責別人。
看以下幾件事,人的格局,一目了然。
01
人言,見風度。
伏爾泰說:「我可能不同意你的觀點,但我堅決維護你說話的權利。」
非常明顯,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,但是有格局的人,尊重別人的權利,收斂自己的權利。
與人相處時,當說什麼,不應當說什麼,應該心中有數。千萬不要夸夸其談。
有一次,齊白石去參加宴會。他打扮樸素,很安靜地坐在角落里。賓客在一旁有說有笑,都沒有在乎齊白石。
此時,梅蘭芳走進來,賓客都仰慕他的名氣,主動打招呼。梅蘭芳卻走向齊白石,說:「老師。這是我的老師。」并鞠躬。
賓客馬上對齊白石肅然起敬。
事后,齊白石送梅蘭芳幾句話:「記得前朝享太平,布衣尊貴動公卿。如今淪落長安市,幸有梅郎識姓名。」
梅蘭芳用簡單的問候,體現了師生的禮儀,也降低自己的姿態。
齊白石表達感激之情,給梅蘭芳點贊,格局也不小。
言語是用來體現某種精神的,溝通某些事情的,而不是用來吹噓的,更不是用來罵人和貶低人的。
不管遇到什麼情況,都要慢條斯理說話,保持應有的理智,降低說話的分貝,靜坐常思己過,閑談莫論人非。常常是,傾聽比開口更重要。
02
人窮,見韌度。
陶淵明說:「不戚戚于貧賤,不汲汲于富貴。」
當年的陶淵明,雖然家境一般,但仍舊掛印辭官,回鄉下種地去了。窮,但是家庭很干凈,夫妻很和睦,土里有糧食和蔬菜。
不為五斗米折腰。這是陶淵明的韌度。
現在的社會,很多人為了生活,不得不彎腰。起碼要彎下腰來,努力工作。
但是不要因為窮,就失去了原則,就卑微到塵埃里。窮人也是人,是人就得有志氣。
晉朝時,有一個讀書人郝隆,他追隨大司馬桓溫多年,也沒有被重用。離開職場后,他隱居在老家汲郡。
七月七日曬衣節,人們把衣服拿出來曬,他揭開衣服,曬了曬自己的胸膛,說:「曬書呀。」
人們用胸無點墨來形容那些不學無術的。郝隆反其道而行,把胸中的墨水擺出來,體現了對人生美好的追求,也展示了不怕窮困的態度。
要明白,人窮時,哭哭啼啼求人,使勁對人阿諛奉承,或者伸手乞討,是沒有用的。人家愿意幫助的,是那些有價值的窮人。
與其悲哀地過日子,不如多讀書,多尋找門路。只要目標沒錯,多折騰幾次,多流下汗水,總會好起來的。
03
人富,見態度。
作家梭羅說:「多余的財富只能換取奢靡者的生活,而心靈的必需品是無需用錢購買的。」
很多人在致富之后,變得更加不快樂了,因為他們想要有更多的錢財。雖然手里有錢,但是日子仍舊很窮,人也變成了守財奴。
如果金錢不是用來花的,不用來滋養人生,那就白費了。
一個人對財富的態度,就是他的格局。那些格局很小的人,見錢眼開,見利忘義;格局大的人,把錢當成必需品,并且把多余的錢,分享給真正需要的人。
企業家曹德旺,從打工人做起,一步一步走向富裕。他持續做慈善事業,還告訴周圍的人,「如果你毫無顧忌,不去幫助落后群體,你是否會擔心到時你的子孫得不到幫助?」
如果整個社會,處于「你不關愛我,我不關愛你」的狀態,那麼財富就顯得特別冷漠。就是金子,也是冷冰冰的金屬,并沒有價值。
把格局放大了,你就會明白,與其在錢財里掙扎,不如過簡樸的生活,順其自然地得到財富,享受賺錢的過程。
04
人情,見氣度。
看過一個故事。
康熙下江南時,廣東巡撫送來一批血鰱。據說,這種魚,可以驅寒強體。
廚師拿到魚之后,想起了生病的母親。于是,他偷偷把把一些魚肉藏起來,下班后帶回家。
過了幾天,廚師的母親病好了,但是廚師覺得理虧,就主動向康熙請罪。
康熙知道原委后,說:「你這是一片孝心呀。」說完,揮筆寫下「拆燴鰱魚頭」幾個大字,送給廚師。
「百善孝為先」,這樣的道理,經過皇帝的推崇之后,更加深刻了。人們也為康熙的大度點贊。
人在社會上混,人也不是草木,怎麼不能有感情呢?
如果看一個人對周圍人的感情,就會發現他的氣度如何,是不是包容大家,容下了別人的過錯。
父母和兒女、兄弟姐妹、親戚朋友、同事等,都是離我們很近的人,如果多關心,多換位思考,那麼生活就會其樂融融,人與人之間,也會攜手同行。
那些無情無義的人,能保護好自己,但是格局太小了。他們只是一片私心,對誰都是懷疑態度,都是虎視眈眈。
05
古人說:「受益惟謙,有容乃大。」
看一個人的格局,關鍵是一個「容」字。
容人一言,少說幾句,無聲能勝有聲。
容己窮困,砥礪前行,不墜青云之志。
容下財富,與人分享,仁者以財發身。
容納真情,互敬互愛,愛人者人亦愛。
記住了,「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擇細流,故能就其深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