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禮記·中庸》有言:「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。」
任何家庭都希望財富越來越多,但是有的家庭,卻一直窮困潦倒。
也有一些家庭,賺錢不少,但是到了年底,認真算一算,反而虧空了。
說到底,財富是有因果的,總是留給有準備、能流汗、能堅持到底的人。
趁著過年的機會,研究新年獲取財富、留住財富的方法,很有必要。
建議大家,做好以下五件事。
01
「一年之計在于春」:制定規劃。
作為70后的我,小時候過年,常常聽父親說,這塊地很肥沃,但是陽光不夠充足,適合種晚熟的稻谷;另外一片旱地,種紅薯很合適,但是要增加肥料;還有門口的魚塘,不要再養鯽魚了,要養草魚。
說來說去,就是想辦法讓土地里長出金子來。
過完年,父親對土地的管理,就心中有譜了。母親下地干活,也能摸著頭腦,不會幫倒忙。
馬云說過:「商業計劃絕對不是一個銷售計劃,里面有無數細節,無數人才的運營。」
除了籠統的計劃,還得有階段性的計劃,有意外情況的應對計劃。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,一年的工作,都是有條不紊地進行。收入自然也會心中有數。
02
「心往一處想」:統一目標。
平時,一家人也難得聚齊。過年了,就一定會吃團圓飯,也會在一起聊天。
如果有家庭計劃了,就一起說一說,進一步達成共識,形成一些具體的目標。
比方說,家里安排中年男人去管理店鋪,就應該知道,一季度要完成什麼事情,二季度更換什麼商品,三季度依靠什麼節日等。
沒有具體的目標,就是計劃無法落實的征兆。不留神,就把計劃變成了口號。
同時,要有目標管理。定期說一說實現目標的進度、難度。
只要所有的人,都往一個地方想,那麼行動就會比較一致,從而形成合力。有難題,大家一起來,就迎刃而解了。
如果家庭不聚財,往往是各自為政,都把錢花光了,各自花錢的方式和目標不一樣,導致做了無用功,甚至互相埋怨。
03
「眾人種樹樹成林」:分工協作。
軍事家孫武說過:「用眾人之力,則無不勝也。」
一個軍隊,有將軍,也有士兵,還有駕車、做飯的人。
種樹的時候,有人扛起樹苗,有人挖坑,有人澆水,有人施肥。
一個家庭,每個人的特長不一樣,工作也不一樣,如果不分配好,就會一哄而散,或者一哄而上。
談一談,今年誰負責賺錢,誰負責贍養老人和教育孩子,誰管理財產,誰管一日三餐......既有分工,又能擠出時間,互相照顧。這樣的管家模式,可以穩住家庭的收入,也保證日常運作。
04
「小處不省錢袋空」:堅持勤儉。
《格言聯璧》里說:「治家忌寬,而尤忌嚴;居家忌奢,而尤忌嗇。」
很多家庭不聚財,是因為花錢的速度太快了,超過了賺錢的速度,或者兩者的速度一樣,導致一年到頭,都「甩手過」。
過年了,一家人都談一談,自己還能從哪些方面省錢,在哪些方面太大方了。
我的表哥老郭,靠種柑橘為生。
他到了年底,算了一筆賬,發現自己辛苦了一年,錢并沒有增加。其原因有幾點:第一,購買農藥和肥料的時候,沒有貨比三家,因此常常高價買進;第二,農閑的時候,喜歡打牌,常常輸錢;第三,妻子購買的零食太多,對孩子太慣著了......
經過反思和改正,表哥在來年,有了存款兩萬。
要明白一個道理,賺錢是「揮汗如雨」,存款是「一日一錢」,敗家是「一瀉千里」。
如果你的家庭要有存款,就得減少日常開銷,大家一起省錢,還互相監督。
05
「一個好漢三個幫」:團結親友。
過年了,我們會走親訪友,帶著祝福,帶著禮物。常常,會在親友家吃頓飯,或者請親友到自己吃飯。
借助走訪的機會,打聽一下,大家都在從事什麼行業,走什麼發財的路。
總有一個親友,會給你一些發財的機會,或者給你一條明路。
比方說,失業在家的你,通過親友的介紹,去某地打工。等你站穩腳了,又能拉著愛人去打工。孩子也能在工廠附近讀書。
還比方說,你做生意,借助親戚朋友的人脈,進行推廣。從而你的生意圈就擴大了。眾人拾柴的格局形成了,你就不愁銷路,不愁錢從哪里來了。
不要單純和親友,就是吃吃喝喝,比誰的酒量大,看誰的煙更加高級。這是毫無意義的。
靜下來,好好吃飯和聊天,多謀劃一年的賺錢套路,多一些互幫互助,才是對的。
06
蒙泰格尼說過:「管理一個家庭的麻煩,并不少于治理一個國家。」
想要家庭變富,是「牽一發而動全身」的事情,要杜絕任何一個人在家里擺爛,也要堵住一個小小的花錢漏洞,還要抓住任何一次賺錢的機會。
家庭致富,就像工廠管理,地方治理一樣,需要有規則,還要有細則、行動、思考等。
當今社會,賺錢不是很難,只要你降低姿態,放下面子,多少會有收入。但是聚財的話,還得想辦法,堅持做到「入大于出」。
人的年紀越大,家越重要。若有富有的家庭,就是最大的底氣。
新年到,愿你我,發家致富,積財成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