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欲橫流的世界,作為千千萬萬人群中的一份子,如何才能在這個復雜險惡而又充滿機會的社會中發展,已經成了人們步入社會后不得不面對的問題,也是許許多多已經踏足社會的迷茫者一直在討論的命題。
不少人都痛恨于這個世界的「物欲橫流」,追求物質的俗人比比皆是,為錢為財不擇手段者大有人在。
正是這樣的惡性氛圍令人們的內心變得不再單純,開始各種勾心斗角,于是也有了各種各樣的「潛規則」。
現實來說,要追求幸福生活,就免不了與「物欲」打交道。
人活這一輩子,為了碎銀幾兩,不得不去遵守所謂的潛規則,不得不去向別人卑躬屈膝。
這并不是一種恥辱,反而這可以看成是為了創造美好生活的努力。
每個人都在社會上扮演著偽裝者,他們有可能打腫臉充胖子,又有可能故作低調。
現實情況下,我們在某些時候需要弄清楚對方的經濟實力,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有錢,看他的眼睛就知道,藏不住。
富有者與貧窮者,對于錢財的概念是不一樣的,他們面對相同金額的支出,會有著截然不同的內心活動,這個內心活動在結賬時會達到[高·潮]。
好比于參加一場聚會,一個不怎麼有錢的人早知他會結賬,那麼他在這場聚會中始終難以開懷暢飲,最終結賬時眼神也會充滿不舍。
而對于富有者,他一旦做出結賬這個決定,便不會去在意錢財的多少,而是在意結賬這個行為是否值得,帶來的好處有哪些,他會將結賬這個行為當成自己的付出,而并不在乎錢財數額的多少。
對方到底是打腫臉充胖子,還是真的有錢,其實只要稍微觀察他結賬時的眼神就能很好的了解到。
硬撐著結賬的人,眼神會有不舍,也會在聽到超出預期的消費時顯得驚訝,同時還會詢問消費細節,甚至還會要求打折。
這與真正兜里有錢的人的表現是截然不同的,稍加對比便能知曉。
富有者與貧窮者的身份,其實不應該用其錢財的數額來絕對區分,而應該以其個人發展狀態來區別。
有些人在商海中拼搏,在某些時間段負債遠遠超過了他的積蓄,而有些人兢兢業業地工作,樸實無華地攢錢存錢,甚至于不會有什麼負債的情況,但這并不代表著他比前者富有。
誰都會有經濟困難的時候,相互借錢是朋友間的常事,然而借錢給朋友的一大前提就是對方有沒有實力按時歸還。
于是,了解對方是否真的「有錢」也就成了必要,不能讓自己的錢財有借無還。
真正有錢的人,即便面臨自己的低谷期也不會覺得自己窮困潦倒,只不過是一時的失敗,他需要的是朋友的幫助來度過難關,這種人在借錢時眼神會十分坦誠。
而另外一種則是靠著別人接濟過日子的人,他們借錢時往往會特別拘謹,眼神經常閃躲,不敢正視你的目光。
富有之人與窮苦之人論起錢財時心態會大相徑庭,對于錢財的概念會有很大不同。
真正的有錢人會想如何用錢創造美好生活,如何用手里的錢來創造幸福。
沒錢的人會步步為營,會想著怎樣用有限錢生存下去,甚至于開始規劃未來的錢財,就好像預支了工資一樣。
當然,越是沒錢的人越看中錢,因為錢財本就不多,每一分都會用得恰到好處。
有錢人則會在意自己如何花錢,對錢財的看法會更加豁達,有著「千金散盡還復來」的魄力,這會使二者談論錢財時眼神完全不同。
沒錢的人總是會說起自己當年的困苦生活,他們對幸福的定義就是有錢,富有了才能去追求精神世界,才能去想象美好。
有錢的人對于錢財則比較慷慨而淡然,這類人會更加看重錢財之外的事物,比如自己的健康、家庭的和諧、下一代的教育等等,眼隨心動,眼神自然也會有不同表現。
就財力來說,總有人富有總有人貧窮,這是無可避免的現實。
然而,人這一生追求的并不是錢財,而是巨觀上的幸福,即使沒錢,能將日子過得幸福美滿,人生的意義也就得到了實現,并不在乎于錢財多少。
錢財是幸福的重要基礎,不可否認的是,經濟富裕帶來的幸福與快樂是直接而簡單的。
苦中作樂總是不容易的,人應該趁年輕去創造更多可能,去爭取更多財富,而不是勸自己快樂幸福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