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在社會上混,不和任何人打交道,這是做不到的。
就是一個習慣獨來獨往的人,也要出門去買菜,去公共場所,用公共交通工具等。
有時候,你不去招惹任何人,但是別人要招惹你,避之不及。
與其被動社交,不如主動走進人群,然后觀察周圍的動態,促成互相溫暖的局面。
01
不給別人留退路的人,自己也沒有路。
我們經常用「死腦筋」來形容那些不懂社交的人,一開口就得罪人,任何時候都是維護自己的利益,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。
走自己的路,讓別人無路可走。這樣做,顯然是格局太小,久而久之,就會演變成「和大家較勁」,導致誰都沒有路可以走。
春秋時,宋國有一個馬夫叫羊斟,他隨著大將軍華元,一起出征,抵御鄭國軍隊的侵犯。
出發時,華元送給宋國的軍士一人一碗羊湯,唯獨羊斟沒有得到。
兩軍對壘時,羊斟懷恨在心,把華元坐的馬車趕到鄭國的陣營里,導致宋軍潰敗。
事后,鄭國把華元放回宋國。
華元詢問羊斟,馬車亂沖,是怎麼回事?馬上脫控了,還是馬有問題?
羊斟高傲地說:「馬和馬車都沒有問題,是人有問題,好吧。」
一句話,激怒了華元,羊斟被打入大牢。為了活命,羊斟花光錢財,買通獄卒,逃逸到魯國去了。
后人據此故事,寫了一個成語「羊斟慚羹」。成語的意思是,比喻那些以私害公的人。
一點點小事,就激發了內心的不滿,就沒有了「大局觀念」,顯然的錯誤的。試想一下,若一個人生活的地方,長期兵荒馬亂,怎麼會有好日子。
國沒有了,家還會在嗎?
因為自己承受了委屈,就報復社會,坑害天下,這是多麼愚昧的事情啊。身邊的人,個個都活不下去了,你就是有金銀財寶,也買不到必要的物質,又怎麼能活下去呢?
《周易·大壯》里說:「羝羊觸藩,羸其角。不能退,不能遂。」
做一塊巨大的籬笆,堵住別人的去路,然后用頭頂的角,抵住籬笆,那就穩妥了。但是自己卻不得不和籬笆緊緊地待在一起,也動彈不得。這是愚昧啊。
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;條條大路通羅馬。這兩句俗語,就說明了一點——不管你多厲害,也只能堵住一條路,不能讓所有的人無路可走。天下,是大家的天下;福氣,是天下人的福氣,你一個人是無法完全占有的。
02
給別人留退路,留住以下「三個心眼」就夠了。
在擁堵的路段,管理者會設立規則——依次通過。社交場上,也是如此,有了秩序、能禮讓,就能順溜。
因而,我們要多一些心眼,看看自己,也看看別人,多方面觀察和思考,善惡能把握,言行有尺度。
其一,理解別人的苦衷,學會寬慰。
俗話說:「未經他人苦,莫勸他人善。」
不要隨意去勸說別人,你的話,只是自己的觀點,自己的角度。這是常態。
情商很高的人,懂得換位思考,雖然說出的話,不能直接抵達別人的心靈,但是可以讓別人的心靈變得輕松。
緩解別人的痛苦,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。也就是,把自己的幸福感,送給對方,從而融洽關系。
北宋時,有一個叫丁謂的少年,才學很高,但是科考時,只是中了第四名。
宋太宗接見丁謂的時候,說:「甲乙丙丁......你姓丁,應該是第四名,沒有什麼好抱怨的。」
皇帝一句話,讓丁謂釋懷了,從而勤勤懇懇地工作,還被提拔為宰相。
人得到了寬慰,就會變得陽光,從而走路更順。
其二,化解群處的尷尬,適時幽默。
有時候,我們在人群里,尬聊。
有時候,我們恨不得早點結束聚會,各自回家。
如坐針氈的情況,屢屢發生。
若你覺得氣氛尷尬,那就幽默一些,讓大家都能打開話匣子,從而形成良好溝通的局面,達成共識,一起奔赴前程。
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去參加宴席,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笑著問候:「夏鼎,你好呀。」頓時,他對工作人員,有些不滿了。
身邊的朋友說了一首打油詩:「夏鼎同志你可好,夏鼐同志嚇一跳。偷我頭上一個乃,還來同我打交道。」
很快,大家就談笑風生了,宴席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。
幽默,是生活波濤中的救生圈。若你有了,可以挽救局面,也能打開局面。
其三,提升社交的溫度,及時幫助。
你伸出溫暖的手,對方也會伸手,從而手心的溫度就翻倍了。這就是社交的根本。
你把手放在口袋里,或者放在胸前,表示拒絕,憑什麼別人要對你好,拉你一把?
遇到任何人,你都主動禮讓,說一句「您先請」,就好了。
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,不要夸夸其談,而是行動起來,你就可以為人開路,從而自己也能順路,得到很多想要的東西。
天無絕人之路。當我們為別人留路的時候,別人也會為你留路,從而人生路越走越寬。
社交的根本目的,是一起走大路,闖出一條路,從來不是堵路。
03
尼采在《善與惡的超越》里寫道:「與惡龍纏斗過久,自身亦成為惡龍;凝視深淵過久,深淵回以凝視。」
做人,最忌諱的,就是咄咄逼人;最好就是,攜手同行。
社交之道,以和為貴。
留心眼,不是害人,不是利己主義,而是利人利己。
給人一份體面,復雜的人際關系就變得簡單多了。
余生,用心換心,一切順心。